從過年吃肉培養你的地理思維
過年親朋好友團聚,免不了又要大魚大肉。今天從“吃肉”這件事情談一談地理思維。
在上述的世界地圖中,我畫了四個圈:
01.第一個圈-東亞,尤其是中國人,愛吃豬肉。
02.第二個圈-西歐,喜歡吃牛肉。
03.第三個圈-西亞,阿拉伯國家,信仰伊斯蘭教,吃什么肉不重要,但不吃豬肉。
04.第四個圈-南亞,最大的國家印度不吃牛肉。
這四個圈離得并不算遠,都在歐亞大陸上,緯度都是中低緯度地帶。最有趣的就是有喜歡吃豬肉的(中國),有不吃豬肉的(西亞),有吃牛肉的(西歐),有不吃牛肉的(南亞印度)。
那為什么這樣?風俗?信仰?宗教?習慣?接下來就給大家一一揭曉答案。
中國人為什么那么愛吃豬肉?
全球主要生豬生產國豬肉產量占比
這其實和中國的農耕文化有關。傳統中,牛是很重要的生產工具,這決定了中國是不可能大量食用牛肉。
在古代沒有化肥,土地肥力下降成為農民頭疼的難題,而豬的產糞量巨大,飼養一頭豬一年平均產生糞便1.1噸,這還不包括尿液。如此優質的有機肥成為了農民提高土壤肥力的首選。就這樣,古時的農村有了一家一戶圈地養豬的習慣?梢哉f,豬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傳統農業的發展。
進入到臘月,一年上頭,苦過累過,餓過渴過,痛過哭過。過年了,就得放縱一下,這就得殺年豬。再苦再窮,年是要好好過的。
其次,豬對食物的要求極低。作為一種雜食動物,豬幾乎是什么都吃。尤其重要的是,它不會和人爭奪食物,它完全可以依靠一些人不能食用的東西生存。
再次,它的生長周期短,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為人類提供最多的可食用物。
最后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我國的烹飪方式多樣,煎、烤、炸、煮、燒等成熟的烹飪方式使豬的每一個部位都為食材。而拉低國外食用豬肉比重的原因就是烹飪方式,像豬肝、豬心、豬肺、豬蹄之類的食材在外國人的心中卻屬于食物邊角料,他們認為這些食物邊角料并不具有烹飪的價值,所以一般很少吃。
【補充】我國臘肉制作南方多于北方的地理原因:
1.氣候原因:古代的時候因為物質貧乏,老百姓養了一年的豬在春節前才會殺,北方會幾家人分一頭豬,因為氣候干冷,鮮肉或者熟的肉類可以存放時間較長,基本上可以度過整個春節。 而南方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較溫和,空氣濕度也比較大,鮮肉保存時間較短。所以人們就會采用腌漬、熏制或風干的方法來儲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南方的臘肉文化。
2.地形原因:北方多平原地帶,平時采購比較方便,吃多少就買多少,所以很少會有儲存的困擾。南方則多為山地丘陵地帶,交通極為不便,偏遠一點的山區,人們到集市采買生活用品光下山上山就得花很長時間,如果買肉肯定就會多買一些,那怎么保存呢?還是得采用腌漬、熏制、風干的方法來儲存。
西歐人為什么愛吃牛肉?
西歐常年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說白了就是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時常潮乎乎的。這樣的氣候特點不利于糧食作物的生產,但卻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
因此我們經常能看到西歐國家的公園草坪上經常被孩子們玩耍踩踏,而我們國家的草坪上卻常樹立一個牌子“小草很疼,請勿踩踏”。這其實跟氣候有很大關系。
歷史上,歐洲人最早是狩獵民族,以肉食為主。在歐洲,因為地曠人稀,牧草豐富,養牛比較省事。牛的體積比較大,產肉多,而且熱量高。另外相比豬肉,牛肉的天生腥味不大,所以烹飪簡單,對于以煎、烤為主的歐美人來說,比較方便處理。所以牛肉受到歐洲人的青睞。
西亞人為什么不吃豬肉?為什么西亞穆斯林不吃豬肉,你說宗教信仰使然,但宗教信仰必然和地理有關。西亞在歷史早期也吃豬肉,古巴比倫時代的環境還是比較濕潤的(為什么叫“空中花園”呢),那時候是養豬的,兩河流域也算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豬在西亞的消失與環境的變遷有關。信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下,這里炎熱干燥,加之人類活動的破壞,很多地方荒漠化。豬吃得多,環境惡化后人們的糧食供給都出現了問題,更別說養豬了。沙漠里更無法放豬,狗吐舌頭散熱,而豬汗腺不發達,無法在炎熱的環境下生存。于是豬就這樣在西亞消失了,后來也逐漸被引入到宗教約束。
印度人為什么不吃牛肉?
在印度教的教義里,牛被認為“神靈”。大多數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的教徒,而印度教是不吃牛肉的。
對于印度教徒們來說,牛是一種非常忠實的伙伴,在印度教中非常神圣和崇高地位的。他們會將牛作為一種寄托的載體,通過養?梢韵吹羲麄冃闹械淖锬。
牛在印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們在路上見到牛,有時候還會趴在地上給牛喂食,可以說印度牛在印度享受極高的自由權利,生在大街上,長在大街上,自然也不怕行人。如果是病;蛘吣挲g較大的牛還會被送往“圣牛養老院”安度晚年。
但這樣的習俗是一開始就有的嗎,印度教義里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規定。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跟當地的氣候有關系。
印度半島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形成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明顯的旱雨兩季,雨季相當集中,最高月降水量直接沖出坐標系。這樣的雨水量極易發生洪澇災害,孟加拉國就是以發洪水著名。
印度洪澇
洪水來臨,土地被淹沒,沒飯吃了,一看有頭牛,宰了吃吧。但水退后,要種地了。種地第一步——犁地。假如在中國北方家里牛被吃了,人還可以努努力自己犁,但是別忘了那是旱田。印度種水稻,那是水田,水田都是泥,人哪里拉得動。插秧的話,地硬的插不進去啊。
所以長時間的經驗教訓,讓人們意識到,無論水災有多么嚴重 ,牛都不能吃掉。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關于吃肉的故事,這就是地理的思維方式,以地理的視角看這個有趣的世界。
上一篇:獨立國家聯合體簡介
下一篇:中國主要大城市各月平均降水量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epwitkey.net/jiaoxue/beike/18546.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1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