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高中地理網歡迎你!

    第40講 世界重要國家

    作者:地理人來源:未知 時間:2023-02-23 閱讀: 字體: 在線投稿

    第40講 世界重要國家

    最新考綱 核心素養定位 考情報告
    六個國家(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位置、范圍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1.掌握日本、美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亞等國的主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區域認知)
    2.掌握區域自然要素、社會經濟要素的分析方法和區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綜合分析方法,學會分析總結某國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以區域分布圖或文字材料為背景,結合初、高中知識考查區域重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考查主要的人類活動方式、重大工程建設等?疾轭l率高,命題方式為選擇題或綜合題。

    [梳理知識體系]

    [再現基礎知識]
    一、日本

    1.位置與范圍
    (1)位置:
    ①經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5°E~150°E,25°N~45°N之間。
    ②海陸位置:東臨A太平洋,西臨B日本海。以G朝鮮海峽為界與韓國為鄰。
    (2)范圍:由C北海道、D本州、E四國、F九州四個大島和數千個小島及周圍海域組成。
    2.地形特點

    3.氣候
    (1)
    (2)氣候特點:具有明顯的海洋性。
    4.資源
    森林、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缺乏。
    5.農業
    人多地少,側重于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漁業發達,北海道漁場最大。
    6.工業
    主要分布地區 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五大工業區 a京濱工業區
    b名古屋工業區
    c阪神工業區
    d瀨戶內海工業區
    e北九州工業區

    【易錯辨析1】 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偃毡镜匦我陨降厍鹆隇橹,平原分布于沿海;②日本礦產資源短缺,需要從國外進口;③國內市場狹小,產品依賴出口。
    二、印度

    1.三大地形區
    A喜馬拉雅山脈,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2.主要氣候
    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水旱災害頻繁。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為旱季。
    3.五大作物
    種類 分布
    水稻 東北部,半島東西兩側的沿海地區
    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區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東北部山坡
    黃麻 恒河三角洲

    4.四大工業
    部門 鋼鐵工業 棉紡織工業 麻紡織工業 新興工業
    分布 德干高原東北部 西北部沿海平原 印度東北部 印度南部

    5.四大城市
    (1)新德里——首都。
    (2)a加爾各答——麻紡織工業中心。
    (3)b孟買——棉紡織工業中心。
    (4)c班加羅爾——電子工業中心。
    6.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
    (1)優勢: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等。
    (2)涉及領域:信息技術、會計、金融、保險、制藥、工業設計等。
    (3)產品特點: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等。
    【易錯辨析2】 印度工業的布局有何特點?
    提示、俳咏、燃料產地,如德干高原東北部的鋼鐵工業、孟買的棉紡織工業、加爾各答的麻紡織工業等;②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如班加羅爾。
    三、俄羅斯

    1.地理位置
    位于亞歐大陸北部,東北部隔A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為界,西臨B波羅的海,西南臨C黑海、D里海,北臨E北冰洋。
    陸地邊境線漫長,面積較大的鄰國有①中國、蒙古、②哈薩克斯坦、③烏克蘭。
    2.地形與河流
    (1)地形:地形多樣,平原面積廣大,地勢總體為西低東高。
    ①山脈:大高加索山、烏拉爾山,兩者為亞歐兩洲分界線。
    ②四大地形區:F東歐平原、G西西伯利亞平原、H中西伯利亞高原、I東西伯利亞山地。
    (2)四大河流:
    名稱 特點
    a伏爾加河 歐洲最長的河流,向南注入里海,水能豐富,內河航運便利
    b鄂畢河
    c葉尼塞河
    d勒拿河
    位于亞洲北部,向北注入北冰洋,冰封期長,存在凌汛現象,下游沼澤廣布,航運價值低

    (3)湖泊:e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泊,地殼斷裂下陷而成。
    3.氣候
    (1)總體特點:由于所處緯度高,獲得太陽輻射少,因此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2)主要氣候類型: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北部的北冰洋沿岸為寒冷的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西南部地區為溫帶草原氣候。
    4.農業
    (1)生產條件:
    ①優勢:耕地面積廣大。
    ②劣勢:緯度高、氣溫低,不利于農作物生長。
    (2)主要農業地帶:東歐平原、南部頓河流域。
    (3)主要農產品:小麥、甜菜、向日葵、亞麻。
    5.主要礦產
    礦產 石油 天然氣 鐵礦
    分布 庫茲巴斯 秋明油田 西西伯利亞 庫爾斯克
    6.四大工業區的區位比較
    工業區 主要工業部門 優勢區位條件
    圣彼得堡工業區 造船、電子、化工、宇航 臨波羅的海,有優良的港口
    莫斯科工業區 汽車、鋼鐵、電子 周圍鐵礦、石油資源豐富、鐵路運輸便利
    烏拉爾工業區 鋼鐵、機械、石油 礦產資源豐富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 礦產資源豐富
    7.交通
    (1)以鐵路為主,主要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
    (2)三大港口:圣彼得堡、摩爾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易錯辨析3】 俄羅斯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以鐵路運輸為主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俄羅斯領土東西綿長,地廣人稀,經濟發達,工業重心在歐洲部分,而礦產、能源等自然資源主要分布在亞洲部分,運量大,內河航運欠發達;公路運輸不適合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
    四、澳大利亞

    1.位置和范圍
    (1)位置:主要位于10°S與40°S之間,及115°E與150°E之間,南回歸線和130°E穿過本區中部。東臨甲太平洋,西臨乙印度洋。
    (2)范圍: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丙塔斯馬尼亞島及附近的一些島嶼。
    (3)重要性:為亞洲、非洲與南、北美洲之間船舶、飛機往來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應站,又是海底電纜的交會處,因此在國際交通和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與河流
    (1)三大地形區:
    方位 主要地形區 地形特點
    東部 A大分水嶺 縱貫南北,一般海拔在800~1 000 m以上
    中部 B大自流盆地 地形平坦,海拔在200 m以下,多自流井
    西部 廣闊的低矮高原 海拔在800~1 000 m,約占全國面積的一半

    (2)河流、湖泊:C墨累河為全國最大的河流,發源于大分水嶺西側,向西南注入印度洋。D北艾爾湖,為地勢最低處。
    3.氣候與植被
    (1)特點:熱帶面積廣大,分布呈半環狀。
    (2)主要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自然帶 形成原因
    東北
    沿海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帶 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增溫增濕
    北部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草原帶 夏季受西北風影響帶來豐富的降水,為濕季;冬季受來自大陸的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少,為干季
    廣大內陸和西北沿海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荒漠帶 受副熱帶高氣壓和來自大陸的東南信風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亞寒流的降溫減濕影響
    東部
    沿海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濕的影響

    4.經濟發展狀況
    (1)發達的農牧業——“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2)發達的工礦業——“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5.人口和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易錯辨析4】 澳大利亞的人口為什么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提示、贇夂驕嘏瘽駶,適合人類居住。②臨海、交通便利。③開發歷史悠久。
    五、美國

    1.范圍和位置
    (1)范圍
    (2)位置:本土主要位于30°N與50°N之間,以及120°W與70°W之間,40°N和100°W穿過本區中部。東臨甲大西洋,西臨乙太平洋。
    2.地形和河湖
    (1)地形與地形區:
    地形 主要地形區 地形特點 形成原因
    西部以高原山地為主 海岸山、A落基山等平行山脈 海拔高,在1 000 m以上 板塊碰撞擠壓
    中部以平原為主 西部為大平原,東部為B密西西比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 密西西比河沖積而成
    東部以山地為主 C阿巴拉契亞山 海拔相對較低,多在1 000 m以下 流水等外力侵蝕

    (2)河流:D密西西比河為世界第四長河,縱貫中部平原,航運便利。
    (3)湖泊: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是由過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面積最大的是蘇必利爾湖,除密歇根湖完全屬于美國外,其他四個均為美加共有。
    3.氣候
    (1)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2)太平洋沿岸:氣候帶南北狹長分布,自北而南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
    (3)墨西哥灣沿岸: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六、巴西

    1.位置
    絕大部分位于0°和20°S之間,東臨大西洋。
    2.地形與氣候
    面積占全國的 氣候類型
    巴西高原 熱帶草原氣候
    亞馬孫平原 熱帶雨林氣候
    3.河流
    亞馬孫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世界第二長河。
    4.人口
    (1)分布: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2)人種:以混血種人為主,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
    (3)語言:以葡萄牙語為通用語言。
    5.農業
    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6.礦產與工業
    (1)資源: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水能豐富,與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電站。
    (2)工業及分布: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等發展迅速,工業主要分布在鄰近鐵礦和海上交通便利的東南沿海地區。
    7.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
    (1)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
    (2)開發: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開發計劃,使熱帶雨林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3)保護:制定了“我們的大自然計劃”保護熱帶雨林。


    考點一 主要國家地理特征的分析與比較


    【例1】 (2016·天津文綜,13,18分)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表1 巴西和中國農業狀況對比表耕地面積(萬公頃)
      年份
    國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6 100 6 500 8 000 7 800 9 400
    中國 12 178 12 172 13 539 13 516 13 859

    注:巴西糧食種植面積約占耕地面積的60%,中國約占70%。
    表2 糧食產量(萬噸)
      年份
    國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11 660 13 800 14 000 16 300 19 300
    中國 49 800 52 870 54 640 58 950 60 710

    某中學地理小組查閱了巴西和中國農業發展狀況相關資料。結合對巴西地理環境條件的分析,認為巴西糧食增產潛力巨大。
    (1)結合材料從農業生產條件角度,分析巴西糧食增產潛力巨大的原因。(6分)
    (2)據圖2、圖3說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異并分析原因。(6分)

    (3)巴西于2016年8月舉辦第31屆夏季奧運會,屆時將有大量游客來到巴西,這將會給巴西的社會和文化帶來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6分)
    [嘗試自解] (1)                                    
    (2)                            
    (3)
    [審題能力培養]
    從圖示材料中獲取信息

    答案 (1)后備耕地數量大(可開墾土地面積廣);單產較低,農業技術發展潛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區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7月大部分地區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3)有利:促進文化交流(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不利:給社會治安帶來隱患(給當地居民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1.如何描述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一個國家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①區域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和戰略位置及其重要性;②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地形、氣候、水文、生物(植被)、土壤等;③社會經濟發展概況——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人口、城市、科技等。如日本的主要地理特征及相關聯系可用下圖示意。

    2.如何對比國家間的差異


    (2019·河南高三上學期期末)日本鳥取沙丘能實現人們領略沙漠風情的愿望。鳥取沙丘東西長約16公里,南北寬約2.4公里。鳥取沙丘降水較多,適合草本生長。當地政府為了保護該“沙漠”下了很大氣力。據此完成(1)~(2)題。

    (1)導致鳥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動力因素可能是(  )
    A.東北信風 B.盛行西風
    C.夏季風 D.冬季風
    (2)當地政府“下了很大氣力”最有可能是指(  )
    A.持續除草 B.植樹種草
    C.修筑防浪堤 D.從外地運沙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鳥取沙丘位于日本本州島臨日本海的一側,是夏季風的背風坡,所以,主要動力因素不可能是夏季風,C錯誤;日本鳥取縣位于35°N附近的大陸東岸,不是信風帶和西風帶的影響區域;鳥取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在它的影響下形成了東西長、南北寬的鳥取沙丘。第(2)題,由材料可知,鳥取沙丘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所以當地政府為了保護該“沙漠”的面貌,采取的措施必須是持續除草,保持沙漠特色,人們才能領略沙漠風情。
    答案 (1)D (2)A

    素養一 區域認知:澳大利亞自然特征對住宅的影響
    1.(2018·全國卷Ⅲ,9~11)澳大利亞(圖1)某地區降水稀少,自然景觀極度荒涼,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 ℃,冬季氣溫較低。早年,該地區的礦工經常在礦井里躲避炎熱天氣,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圖2)。據此完成(1)~(3)題。

    (1)該類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圖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該類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風換氣
    (3)推測該類地下住宅(  )
    ①室溫不變、诙臎觥、垲愃泣S土高原的窯洞
    ④類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1)題,結合材料“某地區降水稀少,自然景觀極度荒涼,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 ℃,冬季氣溫較低”及澳大利亞的氣候類型,可推知該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根據澳大利亞的氣候分布特點,①地為地中海氣候,②地為熱帶沙漠氣候,③地為熱帶草原氣候,④地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故該類住宅可能分布于②地區。第(2)題,地下住宅的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給地下住宅里的人員提供足夠的新鮮空氣,保證人員的正;顒,同時可以把地下住宅的廢氣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風換氣。第(3)題,由圖示信息可知,地下住宅的“屋頂”和“墻壁”都是相當厚的土體和巖石,這種“墻壁”傳熱慢,使得地下住宅能保溫也能隔熱。地下住宅既不能直接從大氣中吸熱,也不能直接向大氣中散熱,只有地下住宅口和通天井直接和外界接觸。因此,地下住宅里的氣溫變化總是滯后于外界的氣溫變化,而且變化不大。夏季地下住宅的溫度比地面上的溫度低,冬季地下住宅的溫度比地面上的溫度高。因此與地面相比,地下住宅冬暖夏涼。黃土高原的窯洞與此類似。
    答案 (1)B (2)D (3)B
    素養二 區域認知:芬蘭國家地理特征分析
    2.(2017·全國卷Ⅱ,4)汽車輪胎性能測試需在不同路面上進行。芬蘭伊瓦洛(位置見下圖)吸引了多家輪胎企業在此建設輪胎測試場,最佳測試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據此完成下題。

    推測該地輪胎測試場供輪胎測試的路面是(  )
    A.冰雪路面 B.濕滑路面
    C.松軟路面 D.干燥路面
    解析 結合本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本區域地面較長時間被冰雪覆蓋,汽車輪胎測試重點考慮諸如堅硬冰雪路面、防滑、大風等。
    答案 A
    3.(2016·北京文綜,9~10)讀下圖,回答(1)~(2)題。

    (1)芬蘭(  )
    A.盛行西風,終年溫和多雨
    B.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城鎮數量少
    C.人口稀疏區以大牧場放牧業為主
    D.森林資源豐富,木材加工業發達
    (2)燕麥種植北界呈圖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該國(  )
    A.東部地區的河湖密布,灌溉條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響,氣溫偏高
    C.東南部土層較深厚,耕作技術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氣,日照時間長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芬蘭有三分之一國土在北極圈以北,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A項錯誤;芬蘭山區植被覆蓋率高,水土流失不嚴重,B項錯誤;人口稀疏區位于亞寒帶針葉林帶,以林業為主,C項錯誤,芬蘭森林資源豐富,木材加工業發達,D項正確。第(2)題,由圖中燕麥種植北界走向可知,西部沿海分布的緯度高,東部內陸丘陵分布的緯度低,由此判斷同一緯度西部比東部氣溫高,結合圖示信息可知西部受暖流和地形影響,氣溫高,所以B項正確。
    答案 (1)D (2)B
    素養三 綜合思維: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的開發
    4.(2015·海南地理,15~17)下圖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紀30~50年代,該湖流域大規模開墾。據此完成(1)~(3)題。

    (1)據圖中信息判斷,該湖泊(  )
    A.湖面少風浪 B.北部湖水較南部淺
    C.冬季不結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在該湖①②③④四湖區中,最適宜淡水魚生長的湖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世紀30~50年代,該湖水位下降加劇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減少 B.流域年蒸發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減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解析 第(1)題,根據圖中信息可推斷出該湖為里海,位于中緯度地區,受盛行西風帶影響,湖面多風浪。圖中湖泊北部等高線稀疏,地勢起伏較小,湖床海拔高度較高,湖水較淺;南部等高線密集,地勢起伏大,湖床海拔高度低,湖水較深。該地緯度較高,屬于溫帶地區,湖泊冬季結冰。湖泊周圍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較少,淡水注入少而蒸發大,湖水鹽度較高,灌溉用水少。第(2)題,從上題分析可知,該湖鹽度相對較高,圖中④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較多,湖水鹽度較低,最適宜淡水魚生長。第(3)題,20世紀30~50年代,里海沿岸地區人口迅速增加,河流用水量增大,入湖徑流量減少,導致湖水水位下降加劇。
    答案 (1)B (2)D (3)C

    考點二 美國地理特征分析


    【例2】 [2015·山東文綜,36(1)、(2)、(3),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稱的海岸紅杉,生長快,壽命長,樹形高大,材質優良,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樹種之一。海岸紅杉適合生長在溫和、濕潤、多霧的環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紅杉僅分布于美國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贈送的海岸紅杉樹苗栽種在杭州,F在我國已有多個省市引種海岸紅杉,有的地區已初具規模。圖1為美國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及周邊區域圖,圖2為杭州和阿克塔的氣溫變化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

    圖1

    圖2

    (1)描述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的地形特征。(4分)
    (2)分析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多雨、多霧的原因。(8分)
    (3)對照阿克塔的氣候特征,評價杭州海岸紅杉生長的氣候條件。(6分)
    解析 第(1)題,地形特征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主要的地形類型及地勢特點。根據該地等高線的數值可以看出該地的主要地形,根據東西部的等高線數值可以判斷地勢狀況。第(2)題,多霧、多雨的原因要從影響降水的因素如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結合圖例可看出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在中緯度大陸西岸,受西風影響且地處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美國西部中緯度地區受寒流影響,水汽易凝結成霧。第(3)題,文字材料中顯示“海岸紅杉適合生長在溫和、濕潤、多霧的環境中”,圖甲中阿克塔位于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說明阿克塔的氣候特征適于海岸紅杉生長。與阿克塔比較,杭州氣溫季節波動較大,不適合海岸紅杉生長;夏季杭州降水較多,更適于海岸紅杉生長。
    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地勢東高西低。
    (2)地處大陸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風帶,西風從海洋帶來大量水汽;地處迎風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響,水汽易凝結成霧。
    (3)有利條件:夏季降水較多。不利條件:夏季氣溫較高;冬季氣溫較低。

    1.地形對美國氣候和天氣的影響

    (1)海岸山脈緊靠著太平洋沿岸,迎風坡地形雨豐沛,但是海岸山脈阻擋了太平洋的暖濕西風向東深入,限制了山脈以西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向東延伸,使上述兩種氣候呈南北向帶狀分布于沿海地區。山間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閉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因此,氣候干旱,呈現出荒漠景象。
    (2)東部山地的西北坡面為冬季西北風的迎風坡,常造成大雪;東南坡面對大西洋水汽產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東部山地低緩,連續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風可影響到東海岸,夏季從大西洋來的暖濕氣流亦可越過山地,進入內陸。
    (3)中部平原地區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最大,大陸性較強。這是因為中部平原地勢低平,無東西走向山脈,南北開敞,致使南北氣流暢通無阻。冬季極地冷氣團可長驅南下,驟然降溫。夏季來自墨西哥灣的熱帶暖氣團可自南北上,天氣悶熱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氣團交替控制下,形成氣溫、降水季節變化劇烈、大陸性較強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如圖所示:

    2.美國的專業化農業生產
    分布 發展條件
    乳畜帶 五大湖及東北部地區 ①氣候較冷,無霜期短,生長期短;②土地較貧瘠,不宜于種植糧食,但適宜發展畜牧業;③工業集中,人口密集,畜產品市場廣闊
    玉米帶 乳畜帶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①地勢低平,土層深厚;②氣候溫和,雨量適中;③無霜期約半年;④大豆、玉米輪作
    小麥帶 中部、北部 ①地勢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熱同期;③北部是春小麥、中部是冬小麥
    棉花帶 35°N以南 ①熱量充足;②無霜期200天以上;③春夏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適合棉花生長
    畜牧和灌
    溉農業帶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積廣闊,占全國1/3以上;③多天然牧場

    3.美國三大工業基地
    三大工業區 東北部地區 南部地區 西部地區
    分布范圍 落基山脈以東的北部地區 落基山脈以東的南部地區 落基山脈以西的地區
    自然條件 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煤礦,五大湖以西的鐵礦,大西洋沿岸的優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運系統,內地肥沃廣闊的平原 密西西比河以西及墨西哥灣沿岸的石油、天然氣 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種金屬礦、加利福尼亞南部的石油、豐富的水能資源和森林資源
    主要工
    業部門
    汽車制造、鋼鐵、化學以及軍事工業 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 宇航、電子、飛機等工業
    主要工
    業城市
    紐約、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 休斯敦、亞特蘭大、達拉斯 洛杉磯、舊金山(“硅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西雅圖


    1.(2019·佛山調研)讀“美國本土小麥區和玉米帶分布示意圖”,回答(1)~(3)題。

    (1)圖中陰影區域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  )
    A.季風水田農業 B.混合農業
    C.大牧場放牧業 D.商品谷物農業
    (2)與①小麥區相比,②小麥區農業生產的主要有利因素是(  )
    A.地形 B.熱量
    C.政策 D.市場
    (3)圖中小麥區和玉米帶共同具有的區位優勢是(  )
    A.光、熱、水資源豐富 B.地廣人稀
    C.勞動力資源充足 D.氣候濕潤,降水充沛
    解析 第(1)題,圖中陰影區域位于美國中央大平原,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為商品谷物農業。第(2)題,①區為春小麥產區,②區為冬小麥產區,②區熱量條件較好。第(3)題,美國中央大平原的人口密度較小,地廣人稀是該區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優勢之一。
    答案 (1)D (2)B (3)B
    2.下圖為“美國本土主要農業區域分布簡圖”,圖中甲、乙、丙、丁四地灌溉用水量依次遞減。讀圖完成(1)~(2)題。

    (1)四地中丁地區灌溉用水量較少的原因是(  )
    ①氣候濕潤、诤恿、湖泊眾多、垡院档刈魑餅橹 ④以乳畜業為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下列對乙地區農業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平原、丘陵區牧草廣布,乳畜業發達
    B.大平原區農田成片,商品谷物農業盛行
    C.生長期溫和多雨,大力發展棉花種植業,但近年種植面積有減少趨勢
    D.利用地中海氣候條件,大規模種植水果、蔬菜、花卉類作物
    解析 第(1)題,丁地位于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地區,距離海洋較近,降水較多,氣候濕潤,其農業地域類型為乳畜業,因此灌溉用水量較少。第(2)題,由圖分析可知,乙地區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為美國的棉花帶,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棉花生長期內溫和多雨;該地大力發展棉花種植業,但近年種植面積有減少的趨勢。
    答案 (1)D (2)C

    素養 區域認知:美國中部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2018·全國卷Ⅱ,37(2)、(3)、(4),1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團,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下圖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生頻次的分布。在美國龍卷風多發區,活躍著“追風人”,他們尋找、追逐、拍攝龍卷風,為人們提供龍卷風的相關信息。

    (1)分析美國中部平原在龍卷風形成過程中的作用。(6分)
    (2)解釋美國中部平原龍卷風春季高發的原因。(4分)
    (3)說明龍卷風被人們高度關注的理由。(4分)
    解析 第(1)題,主要從廣闊平坦的地形對氣流旋轉速度的影響及面積廣大的平原地形利于南北向冷暖氣團交匯等方面進行分析。第(2)題,主要從春季氣溫的變化、南北溫差對風速的影響、冷暖氣流交匯頻率等角度作答。第(3)題,主要從龍卷風的形態、罕見性(歷時短)以及危害性三個角度作答。
    答案 (1)地勢平坦,對氣流旋轉阻擋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積廣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氣團交匯。
    (2)北美大陸春季中低緯升溫快,南北溫差加大,氣壓梯度大,冷暖空氣交匯頻繁、強烈。
    (3)強烈的渦旋,從地面至云端,壯觀;歷時短,局地性強,不易見到;破壞力大,對生命財產構成巨大威脅。
      本文標題:第40講 世界重要國家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epwitkey.net/jiaoxue/jichu/19250.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chu/19250.html

    標簽:世界重要國家

    最新評論列表

    (共有 條評論) 我要發表評論
    在人线av无免费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