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高中地理網歡迎你!

    2023屆南昌市一輪復習地理試卷9-人口城市與環境保護

    作者:地理人來源:未知 時間:2023-03-10 閱讀: 字體: 在線投稿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44分)
    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是指在老齡化發展進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現象。2015年以后,我國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普遍現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有(     )
    A.勞動力供給增加     B.勞動力年齡人口負擔降低                             
    C.社會贍養負擔加重 D.人口出生率增加
    2.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多發生在(     )
    A.人口自然增長率水平較高的區域                 B.人均壽命較高的區域
    C.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的區域                 D.城市化水平低的區域
    3.解決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的有效途徑是(     )
    ①放寬農村人口生育政策②加快鄉村經濟發展
    ③推進就地城鎮化④完善城鄉交通設施建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七人普”)結果公布,“人戶分離”人口為49276萬人。人戶分離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民的經常居住地和常住戶口登記地二者不一致。這也為本次人口普查帶來困難,全國700多萬名普查員將在同一天走入千家萬戶,逐人逐項開展普查登記,并全面采用電子化方式開展,直接實時上報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造成廣大務工人員“人戶分離”的主要原因有(     )
    ①區域間經濟水平差異   ②婚姻因素   ③嚴格的戶籍管理   ④教育水平的區域差異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5.“人戶分離”現象包括兩種形式,是指“有戶(籍)無人”和“有人無戶(籍)”,下列地區中,“有人無戶(籍)”現象相對普遍的是(     )
    A.重慶市                      B.上海市                      C.河南省                      D.黑龍江省
    6.“七人普”中,通過細致劃分普查區域、運用大數據比對核查等方式,確保普查登記真實準確、不重不漏。在下列技術中,為細致劃分普查區域提供資料的主要技術是(     )
    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                          C.北斗導航系統         D.數據可視化
     
    出生人口性別比是在特定時期和空間范圍內,每100名新生女嬰數對應的男嬰數,正常值通常為105,超過107被視為異常偏高。下圖示意我國歷次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別比數據及趨勢預測。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導致1980年前后出生人口性別比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觀念改變         B.育齡婦女增加         C.計劃生育政策實施 D.人口總數增加
    8.近10年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變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是(     )
    A.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B.社會和諧穩定         C.人口老齡化加劇     D.教育需求增加
    9.能有效促進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趨于正常的措施是(     )
    ①實施三孩政策②發展重工業③調低房價④加強城鄉融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圖示意建國以來天津城市空間結構演變3個發展階段,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天津城市空間結構發展由早到晚依次為(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11.圖中可能為工業區的是(     )
    A.1                                B.2                                C.3                                D.4
    12.塘沽位于濱海新區,目前最適合塘沽發展的產業是(     )
    A.石油化工                  B.鋼鐵工業                  C.商貿物流                  D.水產加工
     
    下圖為利用手機信號定位獲取的某城市新建城區工作日人口分布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為了獲得該圖,利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術有(     )
    ①遙感技術②全球衛星導航系統③地理信息系統④手機制造技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圖中甲地最可能是(     )
    A.工業區                      B.商業區                      C.居住區                      D.生態區
    15.影響該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歷史因素                  C.行政因素                  D.地租因素
     
    讀某城市空間結構示意圖,完成下面問題。

    16.城市功能分區的內在原因是(     )
    A.行政干預                                                           B.經濟活動之間的空間競爭和集聚
    C.交通可達性和距離市中心的遠近                 D.城市規劃的需要
    17.字母分別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區。其中e功能區應是(     )
    A.中心商務區             B.工業區                      C.低級居住區              D.高級居住區
    18.該城市空間結構屬于(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圓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狀環形模式
     
    下圖為我國歷次人口普查城鄉人口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9.近10年來,我國(     )
    A.城鎮化速度減緩                                              B.人口遷移流動減緩
    C.人口集聚度提高                                               D.逆城市化開始顯現
    20.我國未來鄉村人口的變化趨勢,可能會產生的影響是(     )
    A.城鄉收入差距縮小                                          B.鄉村振興人力資源不足
    C.鄉村生態環境惡化                                          D.鄉村人口年齡結構改善
     
    下圖是我國城鎮化發展階段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1.目前,我國城鎮化進程正處于(     )
    ①城鎮化發展階段②郊區城市化階段③逆城市化階段④再城市化階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階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達性差②地價昂貴③污染嚴重④遠離商業中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綜合題(4大題,共56分)
    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陜西省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左圖表示陜西省人口分布示意圖(圖中虛線②是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右圖為陜西省簡圖。

    (1)簡述與圖中③地區相比,①地區人口密度較大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與圖中①區域相比,④區域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氣候條件。(6分)
    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公園城市是基于綠色發展理念而提出的一個概念,是高質量背景下的城市建設新模式。成都試點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著力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把“兩山夾一城"變為“一山連兩翼”,堪稱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筑基工程。下圖示意成都市城市規劃,中心城區以住宅區為主。

    材料二:成都東部城市新區由空港新城(圖中①)、簡州新城(圖中②)、淮州新城(圖中③)、簡陽城區(圖中④),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組成。其中,空港新城核心區規劃建設天府國際機場,為未來東部城市新區航空樞紐;簡州新城打造輻射“東進”區域的商業商務、生活服務、文化教育功能中心和以先進汽車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制造基地;簡陽城區打造“東進”區域綜合服務基地、智能制造基地。
    (1)說出成都市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最接近的模式及其特點。(6分)
    (2)簡述圖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在城市中的生態功能。(6分)
    (3)分析成都試點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兩山夾一城”變為“一山連兩翼"給我們的啟示。(6分)
    2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指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世界銀行數據庫顯示,長期以來,撒哈拉以南非洲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趨勢,嚴重影響著城鎮化進程,導致城鎮化存在過度城鎮化現象,城鎮化建設落后于城鎮化人口過度增長,城市不能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和必要的生活條件,使得轉移到城市的農村人口難以享受到城市的基本服務,造成嚴重的“城市病”,下圖示意2000—2016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與城鎮化率比較。

    (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趨勢的原因。(6分)
    (2)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過度城鎮化帶來的“城市病”。(6分)
    (3)簡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促進城鎮化可持續發展中的對策。(6分)
    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秦淮河是長江下游南岸的一條重要支流,流域包含南京市江寧區、溧水縣和鎮江市句容市的全部,上游的句容河和溧水河在江寧區匯合后北流,后分為兩支,一支向西經秦淮新河閘入長江,另外一支在下關的三漢河口閘處匯入長江,秦淮新河閘和三漢河口閘在汛期開啟,非汛期關閉。下圖示意2015-2019年秦淮河汛期(4-9月)和非汛期(10月一次年3月)污染指數的年際變化。

    (1)分析汛期秦淮河污染指數較低的原因。(4分)
    (2)推測2015-2019年秦淮河污染指數整體降低的原因。(6分)


    人口城市與區際聯系
    參考答案
    1.C
    2.C
    3.C
     
    【解析】1.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有勞動力年齡人口負擔加重,社會贍養負擔加重,B錯、C正確;勞動力供給增加和人口出生率增加與人口老齡化無關,AD錯。故選C。
    2.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區域,使農村的勞動力年齡人口減少,導致老齡化程度增加,城市勞動力年齡人口增加,老齡化程度降低,因此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多發生在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的區域,C正確;人口自然增長率水平較高的區域、人均壽命較高的區域、和城市化水平低的區域不一定會出現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ABD錯。故選C。
    3.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區域,因此加快鄉村經濟發展、推進就地城鎮化是有效的解決途徑,②③正確,C正確;放寬農村人口生育政策和完善城鄉交通設施建設對解決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影響不大,①④錯,ABD錯。故選C。
    【點睛】人口老齡化產生的原因是隨著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斷降低,少年兒童的比重也逐漸下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壽命延長,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應上升。產生的問題有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養老的費用增加,社會負擔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難、精神孤單等。解決措施有鼓勵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鼓勵老有所為。
    4.D
    5.B
    6.A
     
    【分析】4.由于廣大務工人員的戶籍與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戶分離”,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導致務工人員難以在務工地入戶,區域經濟的發展差異,使大量務工人員外出務工,造成“人戶分離”,①③正確,婚姻、教育水平對“人戶分離”影響不大,故選D。
    5.有人無戶(籍)”應該為經濟發達區,外來務工人員多,但戶籍不在,與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是我國發達的地區,外來務工人員多,出現這種現象普遍,B正確,ACD錯誤,故選B。
    6.要對普查的區域進行細分,要了解該區域的人口密度,合理分配任務給普查員,必須進行區域的人口數量統計,而要完成這一任務,必須用到地理信息系統,通過該技術對區域人口進行初步統計,合理劃定區域,A正確。遙感只能獲得影像資料,并不能獲取人口信息,不能為細致劃分普查區域提供資料,B錯誤。北斗主要是定位功能,數據可視化不是地理信息技術,不能為細致劃分普查區域提供資料,CD錯誤。故選A。
    【點睛】“人戶分離”反映了我國流動人口多,流動人口主要是青壯年勞動力,影響人口流動的因素往往是經濟因素。
    7.C
    8.B
    9.B
     
    【解析】7.從圖中看1980年前后性別比快速升高。此時段我國大部分人的生育觀念仍是多子多福、養兒防老、重男輕女,和之前沒有明顯變化,A錯誤;沒有信息說明育齡婦女增加,B錯誤;改革開放后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使養兒防老、重男輕女的觀念更加明顯,男性出生比例更高,引起1980年前后性別比快速升高,C正確;人口總數增加和性別比快速升高沒有因果聯系,D錯誤。綜上,選C。
    8.近10年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明顯回落,使男女性別比失調得到緩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年齡結構關聯更大,而不是性別結構,故A錯誤;男女性別比失調得到緩解后對婚姻家庭會產生顯著影響,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B正確;人口老齡化體現的是人口年齡結構現象,出生人口性別比變化不會影響人口老齡化,C錯誤;教育需求與新增人口數量有關,男孩女孩都有教育需求,與出生人口性別比無關,D錯誤。綜上,選B。
    9.出生人口性別比要趨于正常主要是提高女性出生數量,實施三孩政策有利于降低養兒防老觀念的影響,提高女孩出生率,故①正確;發展重工業對人口性別比沒有明顯影響,②錯誤;通過政策措施劇烈調低房價顯然不合理,同時調低房價不一定會使女性出生數量增加,③錯誤;加強城鄉融合有利于促進生育觀念的改變,可提高提高女性出生數量,④正確。綜上,選B。
    【點睛】人口性別結構失調是主要人口問題之一,在未來會導致勞動力不足、社會和諧穩定受到影響。
    10.C
    11.C
    12.C
     
    【解析】10.天津城市空間結構發展由早在晚的判斷依據是城市的擴張路徑,最早城市中心為行政中心,隨著行政中心對商業的吸引力形成CBD,并在近郊區發展工業,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近郊工業區升級為開發區與新區,因此天津城市空間結構發展由早到晚依次為丙甲乙,故C正確,ABD錯,本題選C。
    11.城市工業區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鐵路、通航河流等區位進行布置,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業,接近生活區,并且逐漸向郊外移動,因此最可能為工業區,圖中3符合,位于近郊、臨近近郊工業區,故C正確,1、2、4比3更靠近市區,應為商業區和住宅區,故ABD錯,本題選C。
    12.塘沽位于濱海新區,交通便利,租金低,可利用的空間大,適合商貿物流產業,對環境污染小,故C正確,石油化工、鋼鐵工業都屬于重工業,位于夏季風的上風向,對市區的污染嚴重,水產加工布局在濱海對水也有一定的污染,不是最適合的,故D錯,本題選C。
    【點睛】城市功能區的分布的區位因素:1、通達度。一般來說,通達度越好,土地價格或租金就越高! 〉乩砦恢 通達度 土地價格或租金。2、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分布著商業用地、住宅用地 、工業用地。
    13.D
    14.C
    15.D
     
    【解析】13.遙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衛星監測和獲取地表影像資料;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種以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與地理分布有關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它能顯示數據的空間分布,并具有強大的空間查詢、分析、模擬、統計和預測等功能;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空間定位和導航。由材料可知,該圖是利用手機信號定位獲取的,故利用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②正確;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通過分析、處理、模擬、統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獲得的有關數據,從而得到某城市新建城區工作日人口分布變化示意圖,③正確;遙感技術主要獲取影像資料,不能進行定位,也不能分析、處理空間數據,①錯誤;該圖獲得與手機制造技術無關,④錯誤。②③正確,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4.該圖為工作日人口分布變化示意圖,由圖可知,甲地白天人口密度小,夜間人口密度大,最可能是居住區,C正確;工業區分布于市區外緣、交通干線兩側,工作日人口分布變化與圖示不符,A錯誤;商業區為了接近更多的消費者,一般布局在城區交通便利的地方,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街角路口處,且商業區應該是白天人口密度大,夜晚人口密度小,與圖示相反,B錯誤;生態區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工作日的人口密度都應該較小,D錯誤。故選C。
    15.甲地白天人口密度小于夜間人口密度,說明是住宅區,影響住宅區的布局的因素是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和交通的便捷度,共同影響地價,城市的土地利用,最終由各個經濟活動的付租能力決定的,D正確;與自然因素、歷史因素、行政因素關系不大,ABC錯誤。故選D。
    【點睛】城市三大功能區的特點:居住區:集聚成團狀,占地面積大。在建筑質量上出現中高級與低級宅區的分化,在位置上中高級與低級住宅區背向發展。中高級住宅區分布于城市外緣,與高坡、文化區相聯系;級住宅區分布于內城、工業區附近,與低地、工業區相聯系。商業區:占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商業活動繁忙,人口數量晝夜變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街角路口處。工業區:集聚成片。向市區外緣移動,并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分布于市區外緣、交通干線兩側。
    16.B
    17.D
    18.A
     
    【解析】16.行政干預是城市功能分區的外因而不是內因,故A錯。經濟活動之間的空間競爭和集聚是導致城市地域功能分區的內在原因,故B正確。交通條件的發展和距離市中心的遠近,不是城市地域功能分區的內在原因,故C錯。城市規劃是城市功能分區的外因而不是內因,故D錯。故答案選 B。
    17.讀圖可知,e功能區分布于城市主導風向的上風向,且位于河流上游,遠離鐵路,靠近風景區,環境優美,應為高級住宅區,故 D正確。中心商務區發布于城市中心部位,故A錯。工業區布局于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故B錯。低級居住區一般位于城區內,和工業區相鄰,故C錯。故答案選D。
    18.讀圖可知,圖中城市以中心商務區為中心,其他功能區呈放射狀由市中心向外輻散,所以其空間結構屬于扇形模式。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選A。
    【點睛】城市功能區的特點:住宅區是城市中最廣泛的功能區。工業區現在一般分布外圍,沿交通干線分布。商業區大多成團狀和條狀,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區。城市功能區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線,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還會形成文化區、行政區等。
    19.C
    20.B
     
    【解析】19.近十年來,城鎮人口比重不斷上升,且增速較快,因此城鎮化速度在加快,A錯誤;近十年來,鄉村人口數量下降較多,城鎮人口數量增加較多,可知大量鄉村人口流向城鎮,人口遷移流動加快,B錯誤;近十年來,城鎮人口比重不斷上升,說明人口大量向城鎮集中,人口集聚度提高,C正確;城鎮人口比重不斷上升,沒有出現逆城市化現象,D錯誤。故選C。
    20.城鎮人口比重不斷上升,大量勞動力涌向城鎮,城鎮發展迅速,鄉村發展動力不足,使城鄉收入差距加大,A錯誤;鄉村勞動力減少,鄉村振興人力資源不足,B正確;鄉村人口減少,減少了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生態環境有利,C錯誤;鄉村大量年輕勞動力涌向城鎮,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年齡結構變差,D錯誤。故選B。
    【點睛】人口遷移對遷出地的影響。有利的:加強了和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聯系;減輕了人口壓力,緩解當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收入;保護生態環境等。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導致鄉村振興的勞動力資源不足。
    21.A
    22.D
     
    【解析】21.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兩個示意圖顯示的是我國城鎮化的不同發展階段。階段I,城市人口分布特征是:城區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呈現高峰,郊區呈現低值區,目前我國許多地區的城鎮化進程正處于城市人口增長階段,即城鎮化階段,①正確;階段II,城市人口分布特征是:城區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呈現高峰,郊區呈現人口密度次高峰,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屬于郊區城鎮化,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城鎮化進程則正處于郊區城鎮化階段,②正確;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排除③④。綜上所述,①②正確,A正確,排除BCD。故選A。
    22.讀圖可知,階段Ⅱ中,郊區人口增長速度大于城區,城區的人口密度則有所下降,這一方面是因為城區地價高,部分居民遷到了郊區;另一方面是因為城區污染嚴重,人們選擇了環境相對優越的郊區,②③符合題意,D正確;城市中心地區交通通達度高,而且商業區多在市中心,因此這不是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①④錯誤,排除ABC。故選D。
    【點睛】城市化不同階段特點、問題及地區差異:(1)初期階段,城市化水平低,發展較慢,功能區混雜分布,部分發展中國家處于此階段。(2)中期階段,人口和產業向城市集中,城市化進程較快,出現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郊區和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部分產業和人口遷往郊區,出現郊區城市化。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處于此階段,我國絕大部分城市處于中期階段。(3)后期階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長緩慢甚至停滯,城市中心問題突出,人口不斷外遷至更遠的郊區和鄉村地區,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發達國家處于此階段。
    23.(1)與③地區相比,①地區位于渭河平原,地形平坦,便于開發;這里歷史悠久,交通便利,經濟發展水平高,人口密度大。(每點2分,共4分)
    (2)④區域位于秦嶺以南,與①地區相比,緯度低,熱量較充足;北部秦嶺阻擋了寒冷氣流,低溫凍害較少;位于東南季風迎風坡,降水豐富。(每點2分,共6分)
     
    【分析】本題以陜西省為區域載體,考查地理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和農業區位相關知識,學科素養方面注重考查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
    (1)
    據圖,根據所學知識和圖層疊加可知,③地區位于秦嶺山區,海拔較高,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而①地區位于渭河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開發歷史悠久,人口稠密。
    (2)
    據圖可知,圖中①區域位于渭河谷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④區域位于漢江谷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相比①區域,④區域緯度較低,熱量充足,秦嶺位于④區域北部,冬季可阻擋北方南下寒冷氣流,使農作物免遭低溫凍害影響,④區域位于谷地,夏季利于東南季風深入,形成豐富的降水。
    24.(1)同心圓模式。特點:城市布局相對集中功能區圍繞市中心呈同心圓狀分布;越靠近市中心,土地利用集約程度越高,地租也就越高,越往城市外圍,地租越低。(每點2分,共6分)
    (2)美化環境;調節城市小氣候,減輕城市熱島效應;減輕城市內澇;凈化空氣和水體中的污染物質;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樣性;降低噪音等。(每點2分,任3點6分)
    (3)因地制宜利用城市優勢自然條件,合理規劃城市的功能分區;加強城市綠化建設;治理污染、美化環境;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優先;建立衛星城和新區等。(每點2分,任3點6分)
     
    【分析】本題以成都市為背景,考查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判斷,森林的生態效益等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問題、人地協調觀等地理核心素養。
    (1)據圖可知:成都市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以中心商務區為中心向外擴展,大致呈現環狀分布,最接近同心圓模式。由圖可知,從空間布局上看,該城市布局相對集中,城市中心區為中心商務區,功能區圍繞市中心呈同心圓狀分布;且越靠近市中心,土地利用集約程度越高,地租水平越高,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利用集約程度降低,地租也降低。
    (2)據圖可知: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位于城區,其生態功能可借鑒森林的生態效益從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角度來答。森林通過降低風速、吸附飄塵起到吸煙滯塵、凈化空氣的作用;森林的自然風景能夠美化城市環境;聲波在森林中傳播時會不斷發生反射,在傳播與反射過程中都有能量損失,因而森林還能夠降低噪音;森林具有蒸騰作用,能夠增加空氣濕度,減小晝夜溫差,起到調節城市小氣候的作用;森林能夠起涵養水源,調節徑流的作用,從而可以減輕城市內澇;森林是動植物的棲息地,能夠維護城市生物多樣性。
    (3)根據材料,“公園城市是基于綠色發展理念而提出的一個概念...成都試點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著力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把"兩山夾一城"變為"一山連兩翼"”,給我們的啟示有,應因地制宜,利用城市優勢自然條件,對城市功能分區進行合理規劃,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優先,方便市民出行,建設宜居城市;可人工增加城市綠化建設,提高城市綠化面積,發揮綠地的生態功能,建設美麗城市;建立衛星城和新區,分散城市職能,減輕城市化帶來的問題等。
    25.(1)長期殖民統治和掠奪,工業技術水平低,工業規模;民族加工業落后,以出口初級農礦產品為主,進口工業制成品,經濟結構單一;民族獨立較晚,經濟基礎薄弱(或落后),資金不足等。(每點2分,共6分)
    (2)城市住房緊張;城市貧困加;居住環境惡劣;城市交通擁堵;衛生條件惡劣;城市供水不足;城市環境質量差等。(每點2分,任3點6分)
    (3)注重城市發展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問題治理能力;實施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等。(每點2分,任3點6分)
     
    【分析】本題涉及非洲經濟發展、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重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及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的學科素養。
    (1)“撒哈拉以南非洲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趨勢”,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工業發展緩慢。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以后,民族經濟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基礎仍很薄弱,片面發展一種或幾種面向出口的農礦初級產品,進口工業制成口,是典型的單一商品經濟,成為發達國家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市場,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單一經濟形態還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2)城市病,是指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供水不足、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秩序混亂,以及物質流、能量流的輸入、輸出失去平衡,需求矛盾加劇等問題。由材料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過度城鎮化帶來的“城市病”,主要表現在:城市不能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和必要的生活條件,使得轉移到城市的農村人口難以享受到城市的基本服務。二者相結合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過度城鎮化帶來的“城市病”主要有住房緊張,居住條件差,居住環境惡劣;交通擁堵;城市供水不足,衛生狀況及城市環境質量差等。
    (3)“撒哈拉以南非洲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趨勢,嚴重影響著城鎮化進程……”,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要促進城鎮化可持續發展,首先應注重城市發展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問題治理能力,減少“城市病”的出現;其次應避免人口過度集中,實施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26.(1)汛期降雨較多,河道內水體增多,河水對污染物的稀釋作用明顯;下游的秦準新河閘和三汊河口閘開閘放水,水體流動性增強,自凈能力增強。(每點2分,共4分)
    (2)南京市政府加強了對秦淮河的水質監測和水污染監管;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減少;政府對城市生產、生活和船舶污水的綜合治理力度加大;政府加強對流域內水資源的調配,引水沖污,改善了水質。(每點2分,任3點6分)
     
    【分析】本題以秦淮河污染指數的變化為材料設置問題,涉及水污染產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
    (1)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該區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汛期降水多,河道內水體增多,河水對污染物的稀釋作用明顯,河流自身的自凈能力增強;下游的秦淮新河和三汊河口閘在汛期開啟,河水的流速加快,河流的自凈能力增強。
    (2)
    讀圖可知,2015-2019年秦淮河污染指數整體呈下降的趨勢,說明秦淮河的水質有了明顯的改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加強了對秦淮河的水質監測和水污染監管;對城市生產、生活及船舶污水的治理力度加大,處理能力增強;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減少;加強了流域內水資源的調配,引水沖污,提高了河流的自凈能力,改善了水質。

      本文標題:2023屆南昌市一輪復習地理試卷9-人口城市與環境保護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epwitkey.net/jiaoxue/jiexi/19673.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673.html

      標簽:環境保護人口城市

      最新評論列表

      (共有 條評論) 我要發表評論
      在人线av无免费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