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南昌市一輪復習地理試卷4-地表形態與地質過程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4分)
拋物線狀沙丘是在常年單向風或幾個近似方向風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風積地貌,形態特征與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兩個翼角(丘臂)指向上風向,迎風坡凹進,背風坡呈弧形凸出,輪廓呈拋物線狀。讀庫布齊沙漠南緣某拋物線形沙丘示意圖,完成第1~2題。

1.圖示地區的主導風向是( )
A.東風B.西風C.南風D.北風
2.該拋物線形沙丘中以堆積作用為主的部位是( )
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丙
讀“板塊運動示意圖”,完成3~5題。

3.圖中①②板塊的名稱分別是( )
A.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B.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
C.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D.美洲板塊、非洲板塊
4.圖中③示意的是( )
A.大西洋中脊 B.①②板塊的消亡邊界
C.太平洋中脊 D.印度洋中脊
5.圖中所示山地為縱列分布的( )
A.大分水嶺 B.安第斯山脈C.海岸山脈 D.阿巴拉契亞山脈
讀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完成6~8題。

6.若圖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不同的巖石,則它們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7.圖中字母與地質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A.a—變質作用 B.b—風化作用
C.c—重熔再生作用 D.d—侵蝕作用
8.經過d過程形成的巖石,可能具有的特點是
A.有層理構造 B.常含有化石
C.多氣孔構造 D.礦物結晶充分,巖石堅硬
陷落柱是巖層中巖溶空洞塌陷,上部地層下沉形成的堆積體。煤炭采掘時遇到陷落柱,可能遭遇礦難事故,并給煤炭生產造成很大困難。下圖示意某煤層底面在地下的分布與起伏狀況。據此完成9~11題。

8.圖中陷落柱的最大垂直高度可能為( )
A.40米 B.80米
C.120米 D.160米
9.下列與圖中陷落柱成因有關的正確表述是( )
A.背斜頂部多裂隙 B.向斜槽部易積水
C.煤層結構較松軟 D.煤炭采空致塌陷
10.在采掘工作面接近陷落柱時,下列現象屬于前兆特征的是( )
A.周圍巖層逐漸致密B.周圍小斷層逐漸增多
C.涌出水量逐漸減少D.煤層頂板壓力減小
河流階地主要分為基巖階地、堆積階地和基座階地。完全由基巖組成的階地叫做基巖階地,也叫侵蝕階地;完全由河流沉積物組成的階地叫做堆積階地;下部為基巖,上部為河流沉積物的階地叫做基座階地。下圖示意黃河中游某河段河谷橫剖面,該河段西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階地T1、T2、T3、T4。讀圖完成12~14題。

12.圖中屬于基巖階地的是( )
A.T1 B.T2
C.T3 D.T4
13.據圖判斷,黃河該河段( )
A.流向是自北向南 B.流向是自西向東
C.東岸是曲流凹岸 D.西岸是曲流凹岸
14.河流下切作用最弱的時期是( )
A.T1形成時期 B.T2形成時期
C.T3形成時期 D.T4形成時期
地質工作者對某河流的一個斷面開展科學考察,并借助現代技術推測出該斷面河流水位及地層(沉積巖)的上升過程。由于流水的侵蝕作用,地層上升過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對穩定。如圖是根據推測結果繪制的坐標圖,其中實線表示河流水位的時間變化,虛線表示甲、乙、丙三個地層上表面高度的時間變化。據此完成15~17題。

15.造成該斷面附近地層上升的主要作用是( )
A.巖漿活動 B.地殼運動
C.堆積作用 D.變質作用
16.該斷面上,甲地層比乙地層( )
A.形成早,厚度小 B.形成早,厚度大
C.形成晚,厚度小 D.形成晚,厚度大
17.當前,該斷面地貌類型是( )
A.V形谷 B.洪積扇C.沖積扇 D.三角洲
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能較客觀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狀況。沙壩是由波浪挾帶泥沙堆積而成的一種狹長的、與海岸線平行的堆積體,沙壩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與大海相連。下圖為全新世形成的美國東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模式圖,圖中a、b為三角洲。據此完成18~20題。

18.圖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
A.風力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
B.河流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
C.風力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
D.河流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
19.全新世該地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過程中,海平面相對于陸地( )
A.呈上升趨勢 B.基本穩定
C.呈下降趨勢 D.反復升降
20.如果此后海平面顯著下降,則圖中( )
A.沙壩向陸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鹽度逐漸降低
C.沙壩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蝕水深增大
下圖為江西贛州通天巖(局部)景觀圖。通天巖地層分層明顯,巖壁上發現有鵝卵石樣的礫石鑲嵌其中,也可以看到一排排礫石大小般的小洞穴。據此完成21~22題。
21.圖中丹霞物質屬于
A.火山爆發時形成的紅色玄武巖
B.巖漿侵入時形成的紅色花崗巖
C.河流沉積物,地殼抬升后出露
D.風力沉積物,地殼抬升后出露
22.巖壁上一排排礫石大小般的小洞穴是
A.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
B.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
C.為雕刻石窟而留下的
D.風化后礫石脫落而成
二、綜合題(共56分)
2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一 雅礱江錦屏二級水電站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鹽源、冕寧三縣交界處的雅礱江干流錦屏大河灣上,錦屏大河灣地區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電站利用雅礱江錦屏大河灣的310 m天然落差,裁彎取直開挖隧洞引水發電。
材料二 下圖為引水隧洞沿線剖面示意圖(東雅礱江與西雅礱江之間即為錦屏山)。

(1)東雅礱江河谷屬于什么地質構造?簡述該河谷的成因。(4分)
(2)錦屏山地質條件異常特殊且十分復雜,一直是工程勘測設計中極為關注的主要地質問題之一。試分析錦屏山巖溶地貌廣泛存在的原因。(6分)
(3)從地質構造角度簡析④⑦兩個地點需要重點采取加固措施的原因。(4分)
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一位到澳大利亞旅游過的游客在日記中寫道:這里的“十二使徒巖”(下圖所示),仿如哨兵一樣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巖懸崖之前,守衛著澳大利亞大陸。其實它們是海邊一組十二塊各自獨立的巖石,其數量及形態恰巧酷似耶穌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經故事里的“十二使徒”命名。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隨著歲月的洗禮,原來的“十二使徒巖”現在只余下八個……

(1) 據下面短文,填寫后半段內容,完成對“十二使徒巖”形成過程的描述。(6分)
“十二使徒巖”形成于海浪的侵蝕作用。在過去的1 000萬到2 000萬年中,來自南部大洋的風暴和大風卷起巨浪,不斷地侵蝕相對松軟的石灰巖懸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許多洞穴,這些洞穴不斷被侵蝕變大,以致發展成海蝕拱橋(門)……
(2) 與圖甲比較,指出圖乙的明顯變化并說明其變化的自然原因。(4分)
(3) 推測隨著時間的推移,“十二使徒巖”海岸地帶(景區)未來將發生的變化。(4分)

2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大約2億年前,南美大陸西岸板塊開始劇烈運動,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其南段被稱為巴塔哥尼亞山脈(圖10)。巴塔哥尼亞山地主體由花崗巖組成,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觀。7000萬年前,該地區還爆發過大規;鹕交顒,并一直持續至今。
(1)闡述巴塔哥尼亞山脈“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觀形成的主要過程。(4分)
(2)從板塊運動角度預測巴塔哥尼亞山的海拔變化并說出判斷依據。(4分)
(3)說出氣候要素在該地貌景觀演化中的地質作用。(4分)
26.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2分)
地殼運動及外力作用是影響黃河沖積扇沉積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對穩定的地質環境下,沉積物沉積的過程在時間上是連續的。黃河沖積扇地區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勢較高的地帶。歷史上黃河下游多次決口改道。圖1為黃河沖積扇分布圖及城市A到B一線沖積扇剖面示意圖。圖2為城市C第四紀理論與實際沉積剖面圖。


(1)黃河下游曾多次決口,簡析黃河下游易決口的自然原因。(4分)
(2)描述黃河沖積扇上城市A到B一線沉積物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說明其形成原因。(4分)
(3)判斷城市C巖層的沉積在時間上是否連續,并從地質作用推斷其成因。(4分)
(4)分析山麓沖積扇有利于城市建設的自然條件。(4分)
地表形態與地質過程
參考答案
1. B 2.D 3.D 4.A 5.B 6.C 7.C 8.C 9.C 10.A 11.B
12.D 13.C 14.A 15.B 16.C 17.A 18.D 19.A 20.B 21.C 22.D
23.(1)背斜。
成因: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石破碎,受侵蝕作用形成河谷。
(2)區內可溶巖分布廣泛;處于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且雨熱同期;斷層構造廣泛發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
(3)有斷層存在,巖層運動活躍,易滲水、崩塌。
24.答案:(1)在海浪的不斷侵蝕下,海蝕拱橋(門)頂部最終倒塌,海蝕拱橋(門)外側的部分形成形狀各異的巖石柱,并從海岸巖體分離了出去,最終形成了“十二使徒巖”。(6分)
(2)明顯變化:(石柱數量發生變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
原因:海水波浪長期侵蝕著石柱的根基,使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4分)
(3)由于“十二使徒巖”繼續受海風、海浪的侵蝕,使“使徒巖”仍會倒塌(數量減少),被海水搬運;同時,海水不斷擊打、侵蝕石灰巖海岸,使其后退的過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巖”形成。(4分)
25.(1)位于板塊交界處,板塊碰撞擠壓、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亞山地;(1分)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活躍,巖漿活動上侵地殼內部裂隙冷凝形成花崗巖;(1分)地殼抬升,在風化、冰川侵蝕等外力作用下,上覆巖層被侵蝕,花崗巖出露地表;(1分)在風化、冰川侵蝕作用下,花崗巖山體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觀。(1分)
(2)海拔變化:繼續升高。(1分)
判斷依據:該地位于板塊碰撞擠壓交界處,(1分)且板塊運動一直很活躍(火山活動一直持續至今),(1分),巴塔哥尼亞山區處于地殼相對抬升隆起區,(1分)所以判斷山地海拔會繼續升高。
(3)該地全年盛行來自海洋的西風(1分),風力強,山地西側風力侵蝕作用強;(1分)山地海拔高,抬升作用顯著,形成大量雨雪、冰川,冰川侵蝕作用強;(1分)晝夜溫差大,物理風化作用強。(1分)
26.(1)黃河由峽谷進入平原,比降減小,流速降低(1分);流速慢,河水側蝕作用明顯,河岸易崩塌(1分);泥沙堆積加劇,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漲(1分);汛期河水水位上漲加劇,對河岸壓力增大,容易造成決口(1分)。
(2)自西向東沉積物顆粒逐漸減。1分),自西向東沉積物厚度逐漸變。1分)。形成原因:黃河沖出山口后,流速逐漸降低(1分),顆粒大的物質先沉積且沉積較多,顆粒小的物質后沉積且沉積較少(1分)。
(3)沉積不連續(沉積發生中斷),缺失了P1地層(1分)。由于地殼運動,先形成的P1地層被抬升(1分),風化剝蝕后,導致該地層消失,之后繼續接受沉積(1分)。
(4)山麓沖積扇有一定坡度,不易發生洪澇災害(1分);山麓沖積扇地形較平坦,土地資源豐富,便于城市規劃建設(1分);山麓沖積扇地下水豐富(1分);結構較松散的沉積層為城市建設提供了廣闊的地下空間資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1分)。
拋物線狀沙丘是在常年單向風或幾個近似方向風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風積地貌,形態特征與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兩個翼角(丘臂)指向上風向,迎風坡凹進,背風坡呈弧形凸出,輪廓呈拋物線狀。讀庫布齊沙漠南緣某拋物線形沙丘示意圖,完成第1~2題。

1.圖示地區的主導風向是( )
A.東風B.西風C.南風D.北風
2.該拋物線形沙丘中以堆積作用為主的部位是( )
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丙
讀“板塊運動示意圖”,完成3~5題。

3.圖中①②板塊的名稱分別是( )
A.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B.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
C.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D.美洲板塊、非洲板塊
4.圖中③示意的是( )
A.大西洋中脊 B.①②板塊的消亡邊界
C.太平洋中脊 D.印度洋中脊
5.圖中所示山地為縱列分布的( )
A.大分水嶺 B.安第斯山脈C.海岸山脈 D.阿巴拉契亞山脈
讀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完成6~8題。

6.若圖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不同的巖石,則它們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7.圖中字母與地質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A.a—變質作用 B.b—風化作用
C.c—重熔再生作用 D.d—侵蝕作用
8.經過d過程形成的巖石,可能具有的特點是
A.有層理構造 B.常含有化石
C.多氣孔構造 D.礦物結晶充分,巖石堅硬
陷落柱是巖層中巖溶空洞塌陷,上部地層下沉形成的堆積體。煤炭采掘時遇到陷落柱,可能遭遇礦難事故,并給煤炭生產造成很大困難。下圖示意某煤層底面在地下的分布與起伏狀況。據此完成9~11題。

8.圖中陷落柱的最大垂直高度可能為( )
A.40米 B.80米
C.120米 D.160米
9.下列與圖中陷落柱成因有關的正確表述是( )
A.背斜頂部多裂隙 B.向斜槽部易積水
C.煤層結構較松軟 D.煤炭采空致塌陷
10.在采掘工作面接近陷落柱時,下列現象屬于前兆特征的是( )
A.周圍巖層逐漸致密B.周圍小斷層逐漸增多
C.涌出水量逐漸減少D.煤層頂板壓力減小
河流階地主要分為基巖階地、堆積階地和基座階地。完全由基巖組成的階地叫做基巖階地,也叫侵蝕階地;完全由河流沉積物組成的階地叫做堆積階地;下部為基巖,上部為河流沉積物的階地叫做基座階地。下圖示意黃河中游某河段河谷橫剖面,該河段西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階地T1、T2、T3、T4。讀圖完成12~14題。

12.圖中屬于基巖階地的是( )
A.T1 B.T2
C.T3 D.T4
13.據圖判斷,黃河該河段( )
A.流向是自北向南 B.流向是自西向東
C.東岸是曲流凹岸 D.西岸是曲流凹岸
14.河流下切作用最弱的時期是( )
A.T1形成時期 B.T2形成時期
C.T3形成時期 D.T4形成時期
地質工作者對某河流的一個斷面開展科學考察,并借助現代技術推測出該斷面河流水位及地層(沉積巖)的上升過程。由于流水的侵蝕作用,地層上升過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對穩定。如圖是根據推測結果繪制的坐標圖,其中實線表示河流水位的時間變化,虛線表示甲、乙、丙三個地層上表面高度的時間變化。據此完成15~17題。

15.造成該斷面附近地層上升的主要作用是( )
A.巖漿活動 B.地殼運動
C.堆積作用 D.變質作用
16.該斷面上,甲地層比乙地層( )
A.形成早,厚度小 B.形成早,厚度大
C.形成晚,厚度小 D.形成晚,厚度大
17.當前,該斷面地貌類型是( )
A.V形谷 B.洪積扇C.沖積扇 D.三角洲
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能較客觀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狀況。沙壩是由波浪挾帶泥沙堆積而成的一種狹長的、與海岸線平行的堆積體,沙壩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與大海相連。下圖為全新世形成的美國東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模式圖,圖中a、b為三角洲。據此完成18~20題。

18.圖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
A.風力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
B.河流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
C.風力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
D.河流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
19.全新世該地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過程中,海平面相對于陸地( )
A.呈上升趨勢 B.基本穩定
C.呈下降趨勢 D.反復升降
20.如果此后海平面顯著下降,則圖中( )
A.沙壩向陸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鹽度逐漸降低
C.沙壩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蝕水深增大
下圖為江西贛州通天巖(局部)景觀圖。通天巖地層分層明顯,巖壁上發現有鵝卵石樣的礫石鑲嵌其中,也可以看到一排排礫石大小般的小洞穴。據此完成21~22題。

A.火山爆發時形成的紅色玄武巖
B.巖漿侵入時形成的紅色花崗巖
C.河流沉積物,地殼抬升后出露
D.風力沉積物,地殼抬升后出露
22.巖壁上一排排礫石大小般的小洞穴是
A.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
B.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
C.為雕刻石窟而留下的
D.風化后礫石脫落而成
二、綜合題(共56分)
2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一 雅礱江錦屏二級水電站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鹽源、冕寧三縣交界處的雅礱江干流錦屏大河灣上,錦屏大河灣地區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電站利用雅礱江錦屏大河灣的310 m天然落差,裁彎取直開挖隧洞引水發電。
材料二 下圖為引水隧洞沿線剖面示意圖(東雅礱江與西雅礱江之間即為錦屏山)。

(1)東雅礱江河谷屬于什么地質構造?簡述該河谷的成因。(4分)
(2)錦屏山地質條件異常特殊且十分復雜,一直是工程勘測設計中極為關注的主要地質問題之一。試分析錦屏山巖溶地貌廣泛存在的原因。(6分)
(3)從地質構造角度簡析④⑦兩個地點需要重點采取加固措施的原因。(4分)
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一位到澳大利亞旅游過的游客在日記中寫道:這里的“十二使徒巖”(下圖所示),仿如哨兵一樣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巖懸崖之前,守衛著澳大利亞大陸。其實它們是海邊一組十二塊各自獨立的巖石,其數量及形態恰巧酷似耶穌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經故事里的“十二使徒”命名。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隨著歲月的洗禮,原來的“十二使徒巖”現在只余下八個……

(1) 據下面短文,填寫后半段內容,完成對“十二使徒巖”形成過程的描述。(6分)
“十二使徒巖”形成于海浪的侵蝕作用。在過去的1 000萬到2 000萬年中,來自南部大洋的風暴和大風卷起巨浪,不斷地侵蝕相對松軟的石灰巖懸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許多洞穴,這些洞穴不斷被侵蝕變大,以致發展成海蝕拱橋(門)……
(2) 與圖甲比較,指出圖乙的明顯變化并說明其變化的自然原因。(4分)
(3) 推測隨著時間的推移,“十二使徒巖”海岸地帶(景區)未來將發生的變化。(4分)

2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大約2億年前,南美大陸西岸板塊開始劇烈運動,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其南段被稱為巴塔哥尼亞山脈(圖10)。巴塔哥尼亞山地主體由花崗巖組成,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觀。7000萬年前,該地區還爆發過大規;鹕交顒,并一直持續至今。
(1)闡述巴塔哥尼亞山脈“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觀形成的主要過程。(4分)
(2)從板塊運動角度預測巴塔哥尼亞山的海拔變化并說出判斷依據。(4分)
(3)說出氣候要素在該地貌景觀演化中的地質作用。(4分)
26.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2分)
地殼運動及外力作用是影響黃河沖積扇沉積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對穩定的地質環境下,沉積物沉積的過程在時間上是連續的。黃河沖積扇地區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勢較高的地帶。歷史上黃河下游多次決口改道。圖1為黃河沖積扇分布圖及城市A到B一線沖積扇剖面示意圖。圖2為城市C第四紀理論與實際沉積剖面圖。


(1)黃河下游曾多次決口,簡析黃河下游易決口的自然原因。(4分)
(2)描述黃河沖積扇上城市A到B一線沉積物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說明其形成原因。(4分)
(3)判斷城市C巖層的沉積在時間上是否連續,并從地質作用推斷其成因。(4分)
(4)分析山麓沖積扇有利于城市建設的自然條件。(4分)
地表形態與地質過程
參考答案
1. B 2.D 3.D 4.A 5.B 6.C 7.C 8.C 9.C 10.A 11.B
12.D 13.C 14.A 15.B 16.C 17.A 18.D 19.A 20.B 21.C 22.D
23.(1)背斜。
成因: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石破碎,受侵蝕作用形成河谷。
(2)區內可溶巖分布廣泛;處于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且雨熱同期;斷層構造廣泛發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
(3)有斷層存在,巖層運動活躍,易滲水、崩塌。
24.答案:(1)在海浪的不斷侵蝕下,海蝕拱橋(門)頂部最終倒塌,海蝕拱橋(門)外側的部分形成形狀各異的巖石柱,并從海岸巖體分離了出去,最終形成了“十二使徒巖”。(6分)
(2)明顯變化:(石柱數量發生變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
原因:海水波浪長期侵蝕著石柱的根基,使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4分)
(3)由于“十二使徒巖”繼續受海風、海浪的侵蝕,使“使徒巖”仍會倒塌(數量減少),被海水搬運;同時,海水不斷擊打、侵蝕石灰巖海岸,使其后退的過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巖”形成。(4分)
25.(1)位于板塊交界處,板塊碰撞擠壓、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亞山地;(1分)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活躍,巖漿活動上侵地殼內部裂隙冷凝形成花崗巖;(1分)地殼抬升,在風化、冰川侵蝕等外力作用下,上覆巖層被侵蝕,花崗巖出露地表;(1分)在風化、冰川侵蝕作用下,花崗巖山體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觀。(1分)
(2)海拔變化:繼續升高。(1分)
判斷依據:該地位于板塊碰撞擠壓交界處,(1分)且板塊運動一直很活躍(火山活動一直持續至今),(1分),巴塔哥尼亞山區處于地殼相對抬升隆起區,(1分)所以判斷山地海拔會繼續升高。
(3)該地全年盛行來自海洋的西風(1分),風力強,山地西側風力侵蝕作用強;(1分)山地海拔高,抬升作用顯著,形成大量雨雪、冰川,冰川侵蝕作用強;(1分)晝夜溫差大,物理風化作用強。(1分)
26.(1)黃河由峽谷進入平原,比降減小,流速降低(1分);流速慢,河水側蝕作用明顯,河岸易崩塌(1分);泥沙堆積加劇,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漲(1分);汛期河水水位上漲加劇,對河岸壓力增大,容易造成決口(1分)。
(2)自西向東沉積物顆粒逐漸減。1分),自西向東沉積物厚度逐漸變。1分)。形成原因:黃河沖出山口后,流速逐漸降低(1分),顆粒大的物質先沉積且沉積較多,顆粒小的物質后沉積且沉積較少(1分)。
(3)沉積不連續(沉積發生中斷),缺失了P1地層(1分)。由于地殼運動,先形成的P1地層被抬升(1分),風化剝蝕后,導致該地層消失,之后繼續接受沉積(1分)。
(4)山麓沖積扇有一定坡度,不易發生洪澇災害(1分);山麓沖積扇地形較平坦,土地資源豐富,便于城市規劃建設(1分);山麓沖積扇地下水豐富(1分);結構較松散的沉積層為城市建設提供了廣闊的地下空間資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1分)。
本文標題:2023屆南昌市一輪復習地理試卷4-地表形態與地質過程
上一篇:2023屆南昌市一輪復習地理試卷5-地域分異與綜合聯系
下一篇:2023屆南昌市一輪復習地理試卷3-水體運動與水文規律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epwitkey.net/jiaoxue/jiexi/19678.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678.html
上一篇:2023屆南昌市一輪復習地理試卷5-地域分異與綜合聯系
下一篇:2023屆南昌市一輪復習地理試卷3-水體運動與水文規律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epwitkey.net/jiaoxue/jiexi/19678.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