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一中2022--2023學年度高二下共建地理月考試題
傳統民居蘊含豐富的地理信息。我國地域遼闊,傳統民居呈現諸多不同。下圖為我國行政區劃圖。據此完成1~2題。
A. 秦、內蒙古、滇、藏
B. 內蒙古、秦、藏、滇
C. 滇、內蒙古、秦、藏
D. 秦、內蒙古、藏、滇
答案:B
解析:圖中①是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②是陜西省,簡稱陜或秦;③是西藏自治區,簡稱藏;④是云南省,簡稱云或滇。B項正確。
2.與①②③④四省區對應的傳統民居分別為( )
A. “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動的家”“石頭的家”
B. “地下的家”“竹木的家”“游動的家”“石頭的家”
C. “游動的家”“地下的家”“石頭的家”“竹木的家”
D. “石頭的家”“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動的家”
答案:C
解析:圖中①(內蒙古)以牧業為主,住蒙古包,便于遷徙,為“游動的家”;②(陜西)北部地處黃土高原,黃土土層深厚,具有直立性,形成特色民居窯洞,是“地下的家”;③(西藏)東部地區地處山區,高寒氣候區,利用當地原料建成傳統民居石頭屋(碉房),形成“石頭的家”;④(云南)南部氣候濕熱,建成高架的竹木樓通風,形成“竹木的家”。C項正確。
讀沿108°E的地形剖面圖,完成3~5題。
A. ④為漢江谷地
B.③為四川盆地
C. ②為渭河平原
D.①為云貴高原
4.符合⑤地地形特征的是 ( )
A.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B.遠看成山,近看成川
C.海拔較高,世界屋脊
D. 地形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
5.關于④地形區形成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主要是流水侵蝕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蝕形成
C.主要是斷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擠壓凹陷形成
答案:3.D 4.A 5.C
解析:第3題,根據經緯度,結合圖中陰山、秦嶺的位置判斷,①為云貴高原,②為四川盆地,③為漢江谷地,④是渭河平原。第4題,讀圖,⑤地位于渭河平原北側,陰山南側,結合海拔,判斷是黃土高原。其特征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第5題,④地是渭河平原,地形區主要是斷裂下陷形成凹陷洼地,在此基礎上由流水沉積泥沙形成平原。
1958年竺可楨在《中國的亞熱帶》一文中指出:我國亞熱帶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嶺、白龍江一線直至104°E;南界橫貫臺灣中部和雷州半島南部……完成6~7題。
6.我國亞熱帶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圍小,主要影響因素是
A. 緯度位置
B. 季風
C. 地形
D. 海陸位置
答案:C
解析:依據積溫的不同,將我國劃分為六個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青藏高原區。在34°N(秦嶺)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區和橫斷山區。
7.北半球亞熱帶在我國分布總體偏南,是因為我國
A. 冬季氣溫南高北低
B. 地形阻擋了夏季風深入西北
C. 冬季風勢力強且影響范圍廣
D. 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答案:C
解析:亞熱帶在我國分布偏南,說明我國的亞熱帶地區和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溫度較低,造成溫度較低的因素是:西北方向的冬季風勢力較強,向南影響的范圍較廣。
東部沿海工業地帶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帶,由若干工業基地組成。讀圖回答8、9題。
A.①
B.②
C.③
D.④
9.③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是
A.工業基礎薄弱
B.交通條件落后
C. 勞動力不足
D.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答案:8.B 9.D
解析:第8題,讀圖可知,圖中①為遼中南工業區,②為京津唐工業區,③為滬寧杭工業區,④為珠江三角洲工業區,其中京津唐工業區煤、鐵、石油資源豐富,高新技術發達。第9題,滬寧杭工業區工業基礎雄厚,交通便利,勞動力充足,但是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下圖為2018年6月13日我國某種糧食作物收割進度統計圖。據此完成10、11題。
A.水稻
B. 冬小麥
C. 玉米
D.春小麥
11.影響該作物收割進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水分
C. 土壤
D. 熱量
答案:10.B 11.D
第10題,從圖中看,該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北方暖溫帶以及較高緯度的亞熱帶,故為冬小麥。第11題,越向北氣溫越低收割越晚,因此影響該作物收割進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熱量。
12.2020年2月16日,X9021次貨運列車滿載集裝箱,從鄭州火車站發車,駛往中亞。該貨運列車所經鐵路干線有 ( B )
A.京廣線、京包線
B. 隴海線、蘭新線
C. 京九線、京哈線
D.寶成線、成昆線
三江源地區雪山連綿,沼澤密布,細草如毯,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下圖示意三江源地區山河分布,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3~14題。
A. ①——長江
B. ②——黃河
C. ③——瀾滄江
D. ④——雅魯藏布江
14.三江源地區成為“野生動物天堂”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氣候寒冷,缺少天敵
B. 氣候溫和,森林茂密
C. 高原濕地,人跡罕至
D. 地形平坦,草原遼闊
下圖是北京市經濟結構變化圖。讀圖完成15—16題。
A. 第一產業產值比重下降最快
B. 第二產業產值比重持續上升
C. 2000年第二產業產值比重達60%
D. 2010年第三產業產值比重最大
16.北京市經濟結構的變化,反映了(C)
A. 北京為全國的經濟中心
B. 北京的產業結構趨于不合理
C. 北京的城市職能對環境要求較高
D. 北京的能源和水資源豐富,工業發達
17.讀中國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6分)
(2) I山脈為橫斷山脈,J山脈為祁連山脈(填名字)。(2分)
(3)A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其西側省區的行政中心是南昌。(2分)
(4)寫出下列山脈兩側的地形區名稱。(4分)
D東側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側四川盆地。
C東側華北平原;西側黃土高原。
(5)G是準噶爾盆地,其北側的山脈是阿爾泰山。(2分)
(6)寫出B山脈的地理意義。(4分)
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400mm等年降水量線,半干旱與半濕潤地區,農耕區與畜牧區,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分界線 (寫出1點給1分,最多得4分)
18.讀圖及表,回答問題。(18分)
(1)說明造成①、②兩地年均溫差異及①、③兩地年降水量差異的原因。(6分)
答案:②地緯度較①地稍低,但其地勢高,故年平均溫度較①地低;③地地處我國西北內陸(非季風區),遠離海洋,水汽來源少,故降水量少于①地。
解析:表中①地海拔高度比低緯度的②地較低,因此年均溫高于②地;③地地處西北內陸,遠離海洋水汽少,因此降水量少于東部沿海地區。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6分)
答案:④地地處我國西南,由于季風影響,可接受部分來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風帶來的水汽,⑤地處內陸,水汽來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遠高于⑤地。
解析:④地地處我國西南地區,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在山地迎風坡形成降水,而⑤地處內陸非季風區,降水少。
(3)分析⑥、⑦兩地年均溫接近,但降水量差異較大的原因。(6分)
答案:⑥、⑦兩地緯度及海拔均接近,故年均溫接近。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風坡,降水量較多,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風坡(雨影區),降水量大大降低。
解析:⑥地和⑦地緯度和海拔相當,但由于⑥地處于東南季風迎風坡,因此降水多于⑦地。
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
桑干河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朔州朔城區南河灣一帶。下圖為桑干河上游水系流域圖。
答案: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析:氣候特征主要描述氣溫、降水及其組合關系。
(2)分析氣候對桑干河水文特征產生的影響。(6分)
答案:明顯的旱雨兩季使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大;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出現夏汛,且以雨水補給為主;冬季平均氣溫在0 ℃以下,有結冰期,且會出現凌汛現象。
解析:氣候對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主要從流量、汛期、結冰期、凌汛等方面分析。
(3)近年,桑干河水量逐漸減少,甚至有干涸的跡象。對此,請你提出幾條對策。(6分)
答案:跨流域調水補水;恢復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大力推行節水措施,減小用水壓力;修復當地生態環境,減少地表徑流流失。
解析:解決河流斷流問題的措施,主要從水資源的利用、跨流域調水、植被保護、生態建設等方面分析。
A. 秦、內蒙古、滇、藏
B. 內蒙古、秦、藏、滇
C. 滇、內蒙古、秦、藏
D. 秦、內蒙古、藏、滇
答案:B
解析:圖中①是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②是陜西省,簡稱陜或秦;③是西藏自治區,簡稱藏;④是云南省,簡稱云或滇。B項正確。
2.與①②③④四省區對應的傳統民居分別為( )
A. “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動的家”“石頭的家”
B. “地下的家”“竹木的家”“游動的家”“石頭的家”
C. “游動的家”“地下的家”“石頭的家”“竹木的家”
D. “石頭的家”“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動的家”
答案:C
解析:圖中①(內蒙古)以牧業為主,住蒙古包,便于遷徙,為“游動的家”;②(陜西)北部地處黃土高原,黃土土層深厚,具有直立性,形成特色民居窯洞,是“地下的家”;③(西藏)東部地區地處山區,高寒氣候區,利用當地原料建成傳統民居石頭屋(碉房),形成“石頭的家”;④(云南)南部氣候濕熱,建成高架的竹木樓通風,形成“竹木的家”。C項正確。
讀沿108°E的地形剖面圖,完成3~5題。
A. ④為漢江谷地
B.③為四川盆地
C. ②為渭河平原
D.①為云貴高原
4.符合⑤地地形特征的是 ( )
A.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B.遠看成山,近看成川
C.海拔較高,世界屋脊
D. 地形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
5.關于④地形區形成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主要是流水侵蝕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蝕形成
C.主要是斷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擠壓凹陷形成
答案:3.D 4.A 5.C
解析:第3題,根據經緯度,結合圖中陰山、秦嶺的位置判斷,①為云貴高原,②為四川盆地,③為漢江谷地,④是渭河平原。第4題,讀圖,⑤地位于渭河平原北側,陰山南側,結合海拔,判斷是黃土高原。其特征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第5題,④地是渭河平原,地形區主要是斷裂下陷形成凹陷洼地,在此基礎上由流水沉積泥沙形成平原。
1958年竺可楨在《中國的亞熱帶》一文中指出:我國亞熱帶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嶺、白龍江一線直至104°E;南界橫貫臺灣中部和雷州半島南部……完成6~7題。
6.我國亞熱帶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圍小,主要影響因素是
A. 緯度位置
B. 季風
C. 地形
D. 海陸位置
答案:C
解析:依據積溫的不同,將我國劃分為六個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青藏高原區。在34°N(秦嶺)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區和橫斷山區。
7.北半球亞熱帶在我國分布總體偏南,是因為我國
A. 冬季氣溫南高北低
B. 地形阻擋了夏季風深入西北
C. 冬季風勢力強且影響范圍廣
D. 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答案:C
解析:亞熱帶在我國分布偏南,說明我國的亞熱帶地區和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溫度較低,造成溫度較低的因素是:西北方向的冬季風勢力較強,向南影響的范圍較廣。
東部沿海工業地帶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帶,由若干工業基地組成。讀圖回答8、9題。
A.①
B.②
C.③
D.④
9.③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是
A.工業基礎薄弱
B.交通條件落后
C. 勞動力不足
D.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答案:8.B 9.D
解析:第8題,讀圖可知,圖中①為遼中南工業區,②為京津唐工業區,③為滬寧杭工業區,④為珠江三角洲工業區,其中京津唐工業區煤、鐵、石油資源豐富,高新技術發達。第9題,滬寧杭工業區工業基礎雄厚,交通便利,勞動力充足,但是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下圖為2018年6月13日我國某種糧食作物收割進度統計圖。據此完成10、11題。
A.水稻
B. 冬小麥
C. 玉米
D.春小麥
11.影響該作物收割進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水分
C. 土壤
D. 熱量
答案:10.B 11.D
第10題,從圖中看,該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北方暖溫帶以及較高緯度的亞熱帶,故為冬小麥。第11題,越向北氣溫越低收割越晚,因此影響該作物收割進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熱量。
12.2020年2月16日,X9021次貨運列車滿載集裝箱,從鄭州火車站發車,駛往中亞。該貨運列車所經鐵路干線有 ( B )
A.京廣線、京包線
B. 隴海線、蘭新線
C. 京九線、京哈線
D.寶成線、成昆線
三江源地區雪山連綿,沼澤密布,細草如毯,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下圖示意三江源地區山河分布,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3~14題。
A. ①——長江
B. ②——黃河
C. ③——瀾滄江
D. ④——雅魯藏布江
14.三江源地區成為“野生動物天堂”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氣候寒冷,缺少天敵
B. 氣候溫和,森林茂密
C. 高原濕地,人跡罕至
D. 地形平坦,草原遼闊
下圖是北京市經濟結構變化圖。讀圖完成15—16題。
A. 第一產業產值比重下降最快
B. 第二產業產值比重持續上升
C. 2000年第二產業產值比重達60%
D. 2010年第三產業產值比重最大
16.北京市經濟結構的變化,反映了(C)
A. 北京為全國的經濟中心
B. 北京的產業結構趨于不合理
C. 北京的城市職能對環境要求較高
D. 北京的能源和水資源豐富,工業發達
17.讀中國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6分)
(2) I山脈為橫斷山脈,J山脈為祁連山脈(填名字)。(2分)
(3)A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其西側省區的行政中心是南昌。(2分)
(4)寫出下列山脈兩側的地形區名稱。(4分)
D東側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側四川盆地。
C東側華北平原;西側黃土高原。
(5)G是準噶爾盆地,其北側的山脈是阿爾泰山。(2分)
(6)寫出B山脈的地理意義。(4分)
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400mm等年降水量線,半干旱與半濕潤地區,農耕區與畜牧區,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分界線 (寫出1點給1分,最多得4分)
18.讀圖及表,回答問題。(18分)
圖中各地點的相關資料
地點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海拔高度(m) | 4 | 2 895 | 1 288 | 1 302 | 2 261 | 23 | 8 |
年降水量(mm) | 559 | 966 | 61 | 1 536 | 372 | 2 045 | 975 |
年均溫(℃) | 12.2 | 6.6 | 11.7 | 17.2 | 5.5 | 24.1 | 24.3 |
答案:②地緯度較①地稍低,但其地勢高,故年平均溫度較①地低;③地地處我國西北內陸(非季風區),遠離海洋,水汽來源少,故降水量少于①地。
解析:表中①地海拔高度比低緯度的②地較低,因此年均溫高于②地;③地地處西北內陸,遠離海洋水汽少,因此降水量少于東部沿海地區。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6分)
答案:④地地處我國西南,由于季風影響,可接受部分來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風帶來的水汽,⑤地處內陸,水汽來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遠高于⑤地。
解析:④地地處我國西南地區,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在山地迎風坡形成降水,而⑤地處內陸非季風區,降水少。
(3)分析⑥、⑦兩地年均溫接近,但降水量差異較大的原因。(6分)
答案:⑥、⑦兩地緯度及海拔均接近,故年均溫接近。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風坡,降水量較多,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風坡(雨影區),降水量大大降低。
解析:⑥地和⑦地緯度和海拔相當,但由于⑥地處于東南季風迎風坡,因此降水多于⑦地。
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
桑干河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朔州朔城區南河灣一帶。下圖為桑干河上游水系流域圖。
答案: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析:氣候特征主要描述氣溫、降水及其組合關系。
(2)分析氣候對桑干河水文特征產生的影響。(6分)
答案:明顯的旱雨兩季使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大;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出現夏汛,且以雨水補給為主;冬季平均氣溫在0 ℃以下,有結冰期,且會出現凌汛現象。
解析:氣候對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主要從流量、汛期、結冰期、凌汛等方面分析。
(3)近年,桑干河水量逐漸減少,甚至有干涸的跡象。對此,請你提出幾條對策。(6分)
答案:跨流域調水補水;恢復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大力推行節水措施,減小用水壓力;修復當地生態環境,減少地表徑流流失。
解析:解決河流斷流問題的措施,主要從水資源的利用、跨流域調水、植被保護、生態建設等方面分析。
本文標題:新建一中2022--2023學年度高二下共建地理月考試題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epwitkey.net/jiaoxue/jiexi/19682.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682.html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epwitkey.net/jiaoxue/jiexi/19682.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