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政策下的地理學習規劃建議
新中考地理變化
2018年新中考改革方案下地理學科由不考科目轉變為選考科目,考試時間為初三中考時間;2020年新中考改革方案下地理學科仍舊是選考科目,但是考試時間發生了變化,考試時間提前到初二第二學期期末,提前了1年。這是學生學習地理和地理中考面臨的最大變化,所以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方為上策。
二、認識誤區
1.一剛起步,還早,不著急。中考政策變化下,地理學科考試時間的變化調整要求家長正確引導孩子在初一就要端正學習態度,沒有“還早”,只有“提早”。2. 文科,背背就出分。很多學生和家長以為地理是小文科,平時不重視,期末抱佛腳的心理嚴重,以為背背記記就行。這種錯誤認識會影響孩子正確看待地理學科。在地理學界,一般將地理歸為文科中的理科,理科類學習理解是前提,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3.聽懂了就會得高分。家長一般會問孩子,能聽懂嗎?聽懂了家長就覺得孩子能學會。但地理學科聽懂不等于能得分,因為地理考試綜合題以填空為主,需要用專業術語表達出來,這就需要學生一開始反復訓練、規范語言,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三、正確認識幾個關鍵問題
1.初一階段是才是學習地理的關鍵期。結合這幾年中考教學經驗,初一階段地理學習是個“門檻”。 舉個例子,初一入學后,地理課堂就會開講地球、地球儀、經緯線、經緯度等抽象知識,這部分知識較難,對于初一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如果學不懂,千萬不要放過,想辦法學明白,這部分知識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地理學習效果。
2. 理解是重點,學習重在邏輯思考。中國地理部分的知識點多,學生要注重理解知識點背后的前因后果,千萬不要孤立學習知識點,一定要多想多思考,關注現象背后的原因,如果學生缺乏這樣的思維,家長要加大關注,努力對孩子思維進行訓練,有了邏輯思維學習會事半功倍。3. 地理學科語言需要用專業術語表述。舉個教學中的例子,一般學生認為,“夏天”和“夏季”沒什么大的區別。學生喜歡習慣用白話文 “夏天”,但地理學科語言需要表述為“夏季”。這只是其中一個小例子,考試時語言不規范,表述不專業,雖然意思對了但不能得分。這部分專業術語的表達能力學生表現差異性顯著,能力弱的學生需要針其情況進行反復練習。四合理規劃新中考政策下,意味著初一、初二地理學完即考,沒有初三一年的復習時間,這就意味著時間緊、任務重、每一次課都可能會是最后一次知識點復習,因此,如何把握地理課堂顯得非常重要。
初一地理
該部分內容包括地球、地圖、中國地理概況和中國地理分區,知識點繁多,難度較大,一定要克服困難,想辦法跟上。1.地球部分知識。加大空間思考力度,地球儀常在手中撥動,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消化。2.地圖部分知識。偏理,需要不斷加深理解,要輔以習題練習才能熟能生巧。3.中國概況為基礎知識,奠定中國區域地理的學習基礎,此部分應充分理解,在理解基礎上記憶,爭取將這部分知識用邏輯思維串成一條“項鏈”。4.區域地理為綜合思維的升級,爭取能夠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形成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能力。
初二地理
該部分內容為世界地理,包括世界地理概況,世界區域地理兩大部分。如果初一基礎、思維初步形成,經過初二學習、訓練,學生會感到有意思,且要比初一知識好理解。1.世界地理概況知識,相對簡單,上課聽講,課下及時復習。2.世界分區知識,及時復習積累基礎知識,但考試不考死知識,在復習過程中還要注重區域對比,對已學知識進行“升級”,活學活用。初一學習是重中之重,學生一般都感覺難,但一定要想辦法克服,家長要根據孩子情況,因勢利導,重視初一地理學習,夯實初二基礎知識,中考取得滿意成績。
上一篇:2021年新初三中考地理復習計劃
下一篇:最新初中地理中考復習計劃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epwitkey.net/jiaoxue/zhongkao/141.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hongkao/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