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高中地理網歡迎你!

    當前位置

    地理主頁 > 地理科普 > 天文科普 >
    • 天文科普極晝期間太陽的周日運動

      摘要:兩極地區極晝期間一天24小時都能見到太陽,但太陽在天空中并不是不動的,而是隨地球自轉出現周日視運動。地理極晝期間太陽周日視運動(簡稱太陽周日運動)的基本表現可概括為如下幾個特點: 1、極晝期間,太陽周日運動的路線是一個圓圈(簡 ...... [發表于:2022年11月10日 瀏覽:0次 閱讀全文]

    • 天文科普地球是怎樣誕生的?

      摘要: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人類的起源,被喻為地球科學的三大難題。尤其是地球的起源,長期以來信奉上帝創造世界的宗教觀念,哥白尼、伽俐略、凱普勒和牛頓等人的發現徹底推翻了神創說,之后開始出現各種關于地球和太陽系起源的假 ...... [發表于:2022年11月08日 瀏覽:0次 閱讀全文]

    • 天文科普流星雨的命名

      摘要:流星雨(Meteor Shower)的產生一般認為是由于流星體與地球大氣層相摩擦的結果(流星體可以是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產生,因此,流星群的軌道常常與彗星的軌道相關.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來 ...... [發表于:2022年11月04日 瀏覽:0次 閱讀全文]

    • 天文科普七大著名流星雨

      摘要:1.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譚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關。流星雨產 ...... [發表于:2022年11月04日 瀏覽:6次 閱讀全文]

    • 天文科普什么是大氣?

      摘要: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周圍積聚了約二、三千公里厚的完整空氣層,稱為大氣。也叫大氣圈。大氣是一種混合物,由干潔空氣、水汽和各種懸浮的固態雜質微粒組成。干潔空氣主要成分是氮、氧、氬等,約占干潔空氣總量的99.97%以上,其次有二氧 ...... [發表于:2022年09月22日 瀏覽:4次 閱讀全文]

    • 天文科普什么是四季?

      摘要:在地球上的中緯地區所劃分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稱為四季。南、北兩個半球的季節剛好相反。 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劃分的四季稱為天文四季,它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始,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 ...... [發表于:2022年09月22日 瀏覽:6次 閱讀全文]

    • 天文科普什么是寒帶?

      摘要:泛指南、北極圈以內的兩個地帶。在北半球稱北寒帶;南半球稱南寒帶。寒帶約占地球面積的10%。這里有極晝和極夜現象。極晝和極夜越近極點,時間越長。這里太陽高度最小,最大時也不超過2326。終年氣溫較低。故稱寒帶。 ...... [發表于:2022年09月22日 瀏覽:3次 閱讀全文]

    • 天文科普什么是溫帶?

      摘要:泛指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的兩個地帶,在北半球的是北溫帶;南半球的是南溫帶。它們的面積約占地球面積的50%。這個地區太陽光線沒有直射。太陽高度因季節不同而發生很大變化:夏季太陽高度較大,氣溫較高;冬季太陽高度較小, ...... [發表于:2022年09月22日 瀏覽:0次 閱讀全文]

    • 天文科普什么是熱帶?

      摘要:熱帶是五帶之一,指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占地球總面積的40%左右。這里,太陽高度全年都較大,陽光直射或近于直射。晝夜長短變化不顯著,沒有極晝和極夜現象。它是地球上氣溫較高的地帶,故稱熱帶。 ...... [發表于:2022年09月22日 瀏覽:1次 閱讀全文]

    • 天文科普什么是五帶?

      摘要:由于地球公轉,產生了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及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造成了地球表面接受太陽熱能因緯度不同而有差異的現象。根據地球表面冷熱差異而劃分成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五個帶,簡稱五帶。五帶是按著天文因素劃分的, ...... [發表于:2022年09月22日 瀏覽:5次 閱讀全文]

    在人线av无免费高潮
  •